编者按:随着消费互联网的日趋饱和,服务实体经济成为新的时代风口。安徽数字引力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以“咨询服务+软件定制”为主要业务,自主研发DGP无代码开发工具平台,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启工业互联网新篇章。近日,数字引力接受了安徽工业互联网协会采访,就聚焦中小企业,打通工业互联网“最后一公里”发表了一些看法,仅供业界参考。以下为稿件原文:
(安徽工业互联网2024.10双月刊第8期)
“数字引力是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但我却是一个互联网老兵。”安徽数字引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静告诉笔者,从门户网站到社交媒体,从团购到秒杀赛道,从电商到直播,十多年的互联网从业经历令他亲历并见证C端(消费端)互联网浪潮的起伏,也让他预见消费互联网日趋饱和的未来。
在他看来,服务实体经济是大势所趋,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将是重要的时代风口。
基于此,数字引力应运而生,以“咨询服务+软件定制”为主要服务业态,踏入时代的洪流中,为制造企业提供软件开发、集成和数据资产应用等服务。
此外,数字引力还自主研发了一套B/S架构无代码开发工具平台DGP,从底层逻辑上降低数字化APP的开发技术门槛,从而令定制化变得高效、便捷和低成本,让更多“不敢转、不会转、没钱转”的中小企业加入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军”。
一企一案
一年前,历时6个月的开发周期和3个月的测试阶段,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丰基地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2018年开始,这家新型生物基制造企业原先已上线了ERP、OA、DCS、CRM等10多个系统,信息化基础良好。但核心还是以传统ERP为底座平台,通过OA做关键节点控,各个系统并未打通,存在数据孤岛现象。
随着业务量增加,业务部门对过程管理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生产制造企业,基地的管理涉及工艺、生产、质量、设备、安环的管理需求愈发旺盛。
安徽数字引力科技有限公司COO蒋睿介绍,基于此,数字引力将原有的系统数据全部整合,并补充建设缺失的数据模块,实现业务的数字化管控,在无纸化替代手工表单、数据覆盖、流程优化创新和工作效率提升等方面有显著改善。
其中,无纸化替代手工表单总计169类,包含生产、质量、仓库和财务等。理论上每月可节省工时220小时,无纸化成本节降约12万1年。
生产、质量、仓库协同等方面得以优化,“原来靠退跑的,靠群里催的,现在都有统一的业务系统进行管控。原料、产出、质检、入库的协同效率提升50%。”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流程信息中心总监张伟透露。
不仅仅是华恒生物,成立四年来,数字引力垂直于化工、装备制造、建筑等10余个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合作企业累计超过100家。
“我们希望客户选择我们的应用软件一定是从发展出发,能够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不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来购买我们的产品。”在蒋睿看来,做数字化服务商,就是要对症下药,“一企一案”,做定制化服务。
改变软件开发和交付模式
“技术的迭代,能够让数字化走进更多的企业,成本更低、使用更简单。”蒋睿表示,当下中小企业的工业互联网之路面临诸多困难:资源投入有限、人才队伍缺乏、数字观念落后、盲目套用案例等。
在此情况下,有效引导、服务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成为数字引力的核心竞争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介绍,数字引力自主研发的DGP无代码开发工具平台通过简单的“拖拉拽”便能完成系统搭建,非IT人员可以无障碍地将业务进行数字化实现,并可以根据业务发展动态调整,大大降低了对IT人才的需求,实现技术普及化。
同时,DGP门户构建能力、移动端构建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可视化能力等应用系统构建能力完善,支持重量级复杂系统的开发,拥有高度开放兼容的集成与扩展能力,聚合数据互联互通。
“数字引力的平台产品不是一个一步到位的标准产品,而是一个成长型产品。我们将继续打磨平台,利用平台的优势不断去吸引工业企业,扩大平台受众。在拥有一定量级的工业企业服务案例后,我们将发挥平台的数据优势,打造行业级案例,并建立一整套标准和模式,利用这套逻辑去让更多中小企业受益。”蒋睿表示,引入AI(人工智能)的无代码开发技术或将改变软件开发和交付模式,打通工业互联网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安徽工业互联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