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广泛、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和光纤网络。伴随各类新技术规模化应用,传统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数字化转型机遇。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5G基站已达318.9万个,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8000个,已覆盖全部工业大类。
5G+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2024
当前,“5G+工业互联网”、“5G+AI”蓬勃发展,支持大模型的5G智能工厂在全国多地拔地而起。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已超过8000个,5G已由生产外围辅助环节深入至核心控制环节。
5G+工业互联网是指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与工业互联网相结合的应用场景和技术体系。它旨在实现工业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转型,通过将工厂、设备和产品互联起来,实现高效、可靠的实时通信和数据交互。具体来说,5G+工业互联网通过5G技术的高速、低延迟和大容量优势,为工业控制、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它使得工业设备和传感器可以实时连接和交换数据,实现实时监控、远程操作和集中管理。
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5G+工业互联网作为重要的应用方向,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中国政府积极推动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启动了一系列示范项目,涉及制造业、交通运输、能源、农业等多个领域。这些示范项目在技术试验、商业模式探索和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些成果,推动了行业创新和解决方案的发展。
在中国,有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在5G通信、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进行着积极的研发和创新。同时,5G网络的建设和升级也在不断推进,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可靠、更快速的通信基础。尽管中国的5G+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技术标准的统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人才培养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随着技术和应用的不断突破,中国的5G+工业互联网行业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并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5G+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分析
5G+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加快了5G推广应用,而且推动了工业互联网落地,带动了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预计未来几年,全球5G+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在中国市场,5G+工业互联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和应用该技术。未来几年,中国5G+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也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产业链结构
5G+工业互联网行业的产业链包括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等多个环节。基础设施层主要提供5G网络基础设施和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层主要提供数据交换、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服务;应用层则涉及到各种工业应用场景,如智能制造、智能物流、工业安全等。
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5G+工业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尚未稳定。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如华为、阿里巴巴等在该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同时一些传统工业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和应用该技术。在应用层面,各家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提供不同的应用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发展趋势
5G网络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随着5G网络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应用,将会有更多的工业企业采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将进一步优化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工业企业采用这些技术与5G+工业互联网相结合,以实现更高效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行业标准将进一步统一和完善。随着5G+工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其涉及的领域和场景将越来越广泛,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安全问题将得到更加重视。随着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的数据和信息将越来越多,安全问题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
未来几年,5G+工业互联网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一方面,随着5G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应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和深度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工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其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也将更加紧密,从而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5G+工业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5G+工业互联网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5G+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来源:中研网(若有侵权,联系删除)